当前位置:全球调节阀网 > 信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核电装备业再迎发展新动力

作者: 2015年05月22日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浏览量:
字号:T | T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4月下旬时曾指出,我国核电产业正在经历四个方面的转变:核电技术从二代到三代的转变;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以国内建设为主到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转变;从核电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4月下旬时曾指出,我国核电产业正在经历四个方面的转变:核电技术从二代到三代的转变;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以国内建设为主到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转变;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转变。而随着5月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首台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浇灌第一罐混凝土,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具有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品牌的少数国家,核电“走出去”的步伐愈发强劲,“华龙一号”首堆也将会衍生出示范效应。

  作为核电产业不可或缺的核电装备业,也成为了时下最受关注的产业板块之一。从近期关于装备制造业的一些发展动向中可看出,在国内核电切实重启和出口订单逐一敲定的利好形势下,装备业再次迎来了“顶层设计”驱动的“另一个发展春天”。

  核安全设备市场将率先受益

  5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以扩大开放促发展升级。

  会议要求,聚焦铁路、电力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对接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以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为主体,灵活采取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等方式,带动装备等出口,促进相关国家就业扩大和经济发展,用质量和信誉建口碑、树形象。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我国在交通运输及电力领域如高铁、核电等方面,具有充足的生产能力和提供装备的实力,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产业支撑,且中国装备在“走出去”为沿线国家带来利好的同时,自身也将获得发展。

  此前,4月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时表示,要做好国内产能与国外市场的对接,更好契合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盘活存量资产,也有利于其他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就业,还可以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创造更多机遇。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海外核电市场空间将达1万亿元,而今年将是核电“走出去”的重要年份。

  申银万国研究显示,从目前看,核电是可以贯穿整个2015年的大主题,海外营销、“走出去”值得期待。同时,国内核电项目重启后,后续核电装机规划的调整以及项目核准及开工的节奏直接影响核电板块相关投资标的的选择以及空间判断,在“安全发展核电”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核安全设备市场将率先受益。

  此举意味着核电板块将迎来明确利好,如我国最早介入核电产品制造的中国一重以及在核电装备领域已具备核级应急发电机组、核电站水处理系统、核级主管道、弯头的设计研发生产能力的中国重工。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契合国外需求和意愿,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更可以倒逼我国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优进优出,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互利共赢。

  “装备出海”指导意见初稿已完成

  在众多利好出台的同时,业内呼吁相关配套方案的出台,以规范中国装备“走出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4月17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围绕实施“一带一路”的总体战略,推进装备“走出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也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将在这方面制订更为具体的相关改革方案。

  此外,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关于加快装备走出去的指导意见》,目前初稿已完成。该政策支持的产业为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钢铁、有色、建材和轻纺等,扶持政策包括解决企业融资成本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

  另一方面,国资委也在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4月初,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表示,今年要抓住战略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要以高铁、核电、特高压、4G、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为依托,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及管理走出去,努力打造中国品牌。”黄丹华说。

  此次值得注意的是,5月6日的会议还要求,要把装备走出去与融资手段紧密结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水平。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债券等在境内外筹资。同时,要简化境外投资管理,搭建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平台。推动标准国际互认,注重风险防控,促进企业有序竞争。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中介作用,提供法律、税务、知识产权等服务,为装备和产能“出海”送去劲风。

  装备外贸管理体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

  此外,记者最近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了装备业今年一季度的发展成绩单:国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境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三是与有关国家的产能合作示范建设积极推进。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更好地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不断深化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国家发改委对外表示,将继续深入推进“走出去”工作,坚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服务经济外交工作大局。

  一方面,继续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政策环境。推进境外投资立法工作,强化对境外投资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企业的宏观指导,引导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部署,认真做好相关政策制定、统筹协调,以及重点领域、重点国别的装备和产能“走出去”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各类多双边合作机制的作用,积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民企也将大有作为

  在迎来发展良机时,对于目前核电装备业的一些发展问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表示,现在的设备制造环节上,确实是两个问题并存,既存在着产能过剩、开工不足的问题,又存在着设备制造的管理水平需要持续提升的问题,核电厂总投资的45%左右是在设备上,所以说,核电重启,最先受益的是整个供应链上大型关键设备制造商。要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核电是个可选项目。

  最受关注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开工,已为中国一重、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电股份、中核科技、西核设备等“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部分关键设备供货企业,带来了期待已久的订单。据了解,出口1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将拉动装备制造和设计超过数百亿元,全寿期估值超过千亿元,而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每年可以达到8到10台套,除满足国内核电发展需要外,完全有能力“走出去”。

  在这之中,核电设备“国字号”首当其冲。东方电气相关负责人就对此表态,东方电气将抓住“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和出口机遇,提升核电设备自主设计、制造能力,推动我国核电技术走出去。“通过10年的发展,东方电气经历了单一产品、单个项目供货到多品种、批量化供货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东方电气建立了满足市场需求的核电管理体系,培育了满足市场需求的核电设备成套供货的能力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建立了满足国家和行业要求的核电质保体系,推广了核安全文化理念,培养了一支技术全面、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

  当然,核电市场的巨大蛋糕,并不是大型国企的“独角戏”。张华祝说,核电的采购供应链很长、范围很广,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谁有能力都可以进,只要通过相关的资格认证。核电供应链上的国企和民企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谁能胜出,取决于实力与服务。在某些领域中,民企是有优势的。比如宝银特种钢管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出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浙江的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生产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而国企中没有厂家可以生产,前几年一直为国外的供应商所垄断,价格猛往上提。民企进入后研发出来了,国外的供应商开始降价。这说明,民企在国有大型企业尚未进入的领域、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是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的。(据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能源报、中国经济周刊相关资料综合整理报道)

全球调节阀网(http://www.tjf168.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调节阀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