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英国发布的国家核能政策声明,批准8个备选核电厂址,而这8个厂址都选取了私营企业来负责运营。如此广大的核能市场,中国企业一直希望能跻身其中。经过努力,2013年10月,由中广核集团牵头,并与中核集团组成中方联队,参与了由法国电力公司(EDF)主导的英国欣克利角C项目的合作。
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先开展民用核能的国家,英国在核燃料循环、核设施退役等领域都其专业经验,尤其在核燃料的储存、运输、深地质处置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这些优势,对中国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判断:中英双方的未来合作不会局限于核电站建设。
2014年,英国核能方面的发言人也多次在中国的不同场合指出,英国希望与中国联手,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国家。那么,中英到底在意对方核能市场的哪些领域?双方互利共赢的空间又有多大?对于彼此市场的参与,中英双方又有着怎样的态度?本次论坛期间召开的中英核能研讨会上发出的声音,或许可以给出一些解答。
中国宏图:志在华龙
在此次英国民用核能论坛召开期间举办的中英核能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秦志军代表中国发言,对中国在世界核电市场的独特优势做了强调。
秦志军说:“截至1月27日,世界上共有439台核电机组在运,中国大陆22台,比例微小;但全世界在建的70台核电机组中,中国大陆却有26台,这个比重相当引人关注。”在世界核电发展态势柱状图中显示,除中国外,仅有法国、日本、韩国、美国、印度、俄罗斯6个国家拥有在建核电,在建数量分别是1台、2台、5台、5台、6台、10台。因而,中国大陆的26台在建,理所当然地创造了世界最大的核电在建市场。
2014年,中国大陆的核电占总发电量的2.59%。中国在役、在建核电机组均分布在沿海地区,秦志军说:“中国沿海省份中,除河北省外,都有在建核电项目。目前中国三代核电的发展情况是:4台AP1000机组在建,2台EPR机组在建,总体进展顺利。”
同时,秦志军在发言中重点展示了我国的装备制造能力,分别打出了整体锻造低压转子、蒸汽发生器(SG)水室封头、压力容器顶盖、三代核电主管道、SG组装工作、汽轮机叶片制造、顶盖 焊接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电汽轮机、U型管等多张图片,展现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的强大。
秦志军在讲话中强调:我国自主创新的先进压水堆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由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在ACP1000和ACPR1000+的基础上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他详细介绍了“华龙一号”主要技术特征,并展示了“华龙一号”的重要实验台架图片:包括水力模拟实验、控制棒驱动线抗震实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实验、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实验等。
为了证明“华龙一号”在国内即将落地,秦志军在讲话中提到福清5、6号工程正在做开工前的最后准备,防城港3、4号机组的各方面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进展良好。
英国“野心”:步子还可以更大一些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英国积累了世界领先的核电技术经验,建立了成熟发达的人才基地,并形成了全套产业链及完备的配套服务体系。目前,英国已经进入大批传统电站退役、新核电项目陆续启动的时期,预计未来十年还会吸引150亿~170亿英镑的额外投资,为核电投资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2009年,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决定,就是计划新建10座采用新一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与现在英国核电占有总发电量的18%相比,未来英国将有40%的电力供应来自核能,这被称为世界上最具野心的核电扩张计划。
在中英研讨会上,英国代表在发言中谈到:两国都有安全经济发展核能的需求。英国面临的是:老化的核电站、对化石燃料需要减少依赖、亟需维持平衡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中国面临的则是: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经济快速发展、清洁能源的需要、走出去战略、环境压力等。他表示,尽管一些驱动因素和具体目标会有不同,但总体来看两国对核能的发展需求还是存在很多共同点的。
在英国人眼中,中国有自己的目标。他们认为:中国国内目前有22台在运机组和26台在建机组,而且到2025年中国在运核电机组会超过100台,将达到全球最大的规模;中国目前发展不同堆型的核反应堆技术对于未来其核能竞争力的提升会有好处;中国能够实现85%的设备自主制造供应能力对其核电出口将形成很大优势。
英国官方代表对中国参与欣克利角C项目和塞兹威尔项目的设备供应态度热切,并欢迎可以在英国推行中国的核电技术,加强中国在英国的核电品牌推广。同时,英国再次重申其希望与中国一起开拓第三方市场的强烈诉求:他们希望能够加强与第三方市场国家的政治联系,利用中国强大的投资能力,形成合作声势,与中国一起,在世界其他需要发展核电的国家部署中国核电技术。
英国代表谈到他们在中国参与的核能活动时,对目前的进展不是十分满意:只有少数几个英国公司在中国有了涉足,虽然在核能专项服务和设备的供应方面打开了缺口,但其他价值链上只实现了很小部分的参与。英国未来希望在中国赢得的机会是:推广英国的核能相关技术,开展核能技术研发,分享一些先进领域的经验,增强对英国新建核电项目设备供应链的合作,帮助中国建立核电人才培训体系,在中国能够收购和合资建企。
中英合作:找到共同点很关键
研讨会上,虽然双方在交流中凸显的还是各自的文化和希冀,但已经在逐渐探讨彼此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达成实质性目标迈出更为踏实的步伐。
英国代表对中英两国合作工作如此评价:虽然时间短、日程紧张,但是两国政府和企业间仍然进行了充分沟通,推动了实质性商业合作关系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在欣克利角C项目上达成了成功协议。该项目由EDF控股45%,中核和中广核共同持股30%~40%。该电站包括两座EPR核反应堆,造价约160亿英镑。整个建造过程预计10年,这座电站也将成为英国近20年以来的首座新建核电站。
“2014年6月,在陪同李克强总理出访英国期间,国家能源局全力推动中英两国政府引导双方企业相向而行,并推动英国政府明确支持中国自主技术在英国的应用。”秦志军在研讨会上如此强调。他认为,这些积极的活动促成的实质性成果是:如今,双方已经同意在双方决策合作开发欣克利角C项目的同时,同步签署共同开展塞斯维尔和布拉德维尔项目的相关合作。
中核集团英国项目负责人谢嘉杰在研讨会上的发言,证实了中英双方在核能合作推进方面卓有成效:2014年,中核集团已经与英国方面签订了7个谅解备忘录(MOU)和深度合作协议,其中的一些协议将对一些未来的具体项目产生实质性影响。在2014年,中英双方共交流出访60次。中核集团的英国办事处也在2014年9月揭牌,为推进中英两国核能领域的深入合作和合作开发英国核能市场、开展负责任的市场调查、维护公众关系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英国对两国今后的合作提出要求:合同签订要更加广泛、扩大和注重细节,要推进设备供应商机的创造和合同的完成,要在重点工作和找到共同工作的基点方面达成一致。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欣克利角C项目是实现在英国核电“走出去”的第一个跳板,通过参股参与,实践工程、设备的输出积累经验,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在英国实现自主技术出口。因此,秦志军在中英研讨会上提出:“中国愿意以‘华龙一号’技术参与英国核电项目建设和本地化发展,开展高温气冷堆和小堆的相关研发建设合作。”
同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产业链、设备制造是最富吸引力的机会。英国已经完成8处新建核电场的选址工作。伴随核电厂的兴建,英国本土市场在制造设备、产业链发展方面也产生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因此,秦志军代表中国表示,中国希望能够与英国在核能开发领域开展全产业链式(包括科研创新、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管理、合格供应商体系、核燃料循环服务、电站寿期服务、电站运行、标准体系、人才培养、融资等)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互利共赢。
目前英国批准的8个备选核电厂址都选取了私营企业来负责运营,由于核电项目从未在自由电力市场上被开发过,因而英国市场的改革和法国电力公司与英国政府间的合作正在受到世界各国的紧密关注。因此,在英国新市场机制试水核能领域的过程中,中国可以赢得一些机遇,但也面临很多未知的挑战。
谢嘉杰认为这些挑战包括:一是需要时间去寻找英国的市场机会,以便增加双方合作的价值;二是需要花时间理解中英两国市场上的商业运作方式的差异;三是一些深度合作商业模式需要有规划性。
同时,对于中国来讲,抓紧机会推进“华龙一号”通过英国通用技术审查(GDA)应该是当务之急。虽然在英国通过GDA审查是很严格的,但通过该审查也将对通过其他国家的核安全审查有很强的示范意义。EDF从2007年就启动了英国政府对EPR技术的GDA审查,到2012年EPR成为首个获得英国GDA审查的技术,这样的话,因为堆型设计已经获得通过,欣克利角C项目之后,EDF手中握有的其他4个核电厂址的工作就将顺利很多。因此,中国政府也应推动企业尽早在英国启动“华龙一号”的GDA。(杨金凤)
标签: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