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除了在本土建核电站以外,我们也很想走出去,在世界其他地方建核电站。”用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的话说:“出口一个核电站,相当于出口100万辆桑塔纳轿车。”除了经济效益,核电出口更具有战略意义。
开启新能源发展序幕 核电国家队创新承载走出去
2015年3月29日,中广核所属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
这是2012年12月田湾核电二期工程之后,中国政府首次重新核准核电新项目开工建设,这也标志着中国核电正式重启。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的动工,将拉开核电领域落实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序幕。
据悉,受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核电在建国曾一度冻结核电审批。其间,带有中俄能源合作背景的田湾核电站,是惟一获批的特例。
不过面对环境压力的日益严峻,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核电重启开始加速,2014年以来核电利好政策消息不断。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是明确,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安全发展核电”。
“中国制造”出海提速
事实上,随着近期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联手研发的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落地阿根廷,核电国家队首次成功出海。
业内人士指出,“华龙一号”一直被视为中国核电实现出口的一张王牌,这次成功出海背后是国家队“合纵连横”战略的奏效。自2014年以来,为了解决中国核电“技术多门”且“各自为战”的局面,中国高层推动国内核电央企重组联合,2015年核电将加速成为继高铁之后,中国创造“走出去”的另一张“国家名片”。不过,要实现大规模“走出去”还有待时日。
3月初,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与阿根廷联邦计划、公共投资与服务部部长胡里奥·德维多在阿根廷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根据协议,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作为双方授权企业将负责协议的具体实施。
毫无疑问,此次“华龙一号”核电站落户阿根廷,意味着中国核电“走出去”再下一城,也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首次成功出海。2014年以来,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紧随高铁成为中国领导人推销名单中的“主打产品”。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2850万千瓦,为世界之最。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表示,中国很早就想在国外修建核电站,因为“出口一个核电站,相当于出口100万辆桑塔纳轿车”。而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海外核电市场空间将达1万亿元。
替代化石能源 核电脱颖而出
利好的消息不止如此。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437座运行中核动力堆,71座在建动力堆,150座永久关停动力堆,2座长期关停动力堆。其中,美国动力堆数量达到99座,为全球最高;法国有58座,位居第二;我国共有23座动力堆(含中国实验快堆)。
截至2014年底,全球437座核运行动力堆的总装机容量为374.9吉瓦,71座正在建设中的核动力堆的总装机容量为68.1吉瓦,堆型类别中以轻水堆为主,作为新技术的快堆和高温气冷堆占比较少。全球71座在建核动力堆中,37座来自于亚洲(远东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共有26座在建动力堆,数量与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全球仅有3座核动力堆开始建设,其堆型均为轻水堆,这一数字是10年来最低的。
目前,我国共有23座运行中的核动力堆,总额定装机容量为20330.58兆瓦。截至2014年12月份,随着5台核电机组的陆续投运,中国共投运22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0100兆瓦,发电量为1280亿千瓦时,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39%。这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诸如法国核电占比高达70%以上,英、美、俄3国核电占比接近20%。可见,后期中国核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空间巨大。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一座核电站只产生约30吨的核废料,不排放其他物质,如果用100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代替100座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站的话,可以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超过6亿吨。欧美主要国家治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规模化兴建核电站,大量替代化石能源,因此,国内增加核电比重也是明智之举。目前,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共28500兆瓦,为世界之最,预计2015年、2016年将先后有14台机组投运,到2016年,整个核电装机容量将超过34000兆瓦,共有36台核电机组投运,发电量将超过风电成为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
厚积薄发 装备先行
3月29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成为中央提出抓紧启动沿海核电建设要求后的首个开工建设项目。
对此,众多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核电正式迈入重启的春天,作为核电投资最主要的环节,核电设备投资率先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公开资料显示,核电设备投资占核电站投资总额的60%左右。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资约250亿元,可以带动相关机电产品和材料出口150亿元。
而国内核电装备制造的不断发展,正在为我国核电装备“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据悉,在去年展开招标的南非核电站建设项目中,中方近日或将取得重大突破,近期南非政府和电力企业至少安排了3次来华参观和学习中方技术的计划,并与国家核电公司进行深层交涉。
这是继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项目之后,我国的核岛主设备再次走出国门,进入海外市场。由于此前的巴基斯坦项目带有“援建”特殊性,此番我国核电设备进入南非核电站所释放的“走出去”信号更为明显。
“这是我们的设备第一次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直接卖给国际用户,以前是中国核电企业与我们合作,比如说中核或者中广核。这次通过与AREVA(阿海珐)合作,完全按照法国标准、南非核安全局标准,也就是完全按照国际标准。”上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根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这一项目投资约合830亿美元,将成为南非核电史上最大的投资。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在中国,因为绝大多数的在建核电项目在中国,这也带来了“绝大多数核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在中国”的结果,因此,从设备制造角度来说,为了消化生产能力,我国肯定需要核电走出去。
事实上,2014年以来,中央高层多次在公开场合要求和鼓励国内核电走出国门,核电“走出去”的持续升温也大大加速了核电装备“出海”的步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做出批示,全面提升核工业竞争优势,推动核电装备“走出去”,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此前,朱根福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相比于欧美企业,我国核电装备能力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现在我们完全执行三代的标准了,从这些安全的要求、技术标准的要求、技术参数的要求可以看出,很大程度上中国市场已经国际化了。接下来的另一个目标,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国际市场中国化。”
标签: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