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
会议认为,对接相关国家建设和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推动、 企业主导,运用商业模式,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仅是扩大国际投资经贸合作的重要机遇,可以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也是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会议确定:一是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二是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重点,针对国际市场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
三是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巩固通信、电力、工程机械、船舶等成套设备出口。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高跨国经营能力。
四是完善支持政策。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立足长远支持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
五是强化统筹配套。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
六是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当地就业,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后续服务。把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打造成国家新“名片”。
我国为何重视装备“走出去”?
商贸压力:现在中国传统的商贸进出口遇到很大下行压力,要应对这一困难,就要加大开放力度,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
比较优势:从国内产业发展看,我国在高铁、核电等领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是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必然需求。
产业竞争:据海关总署介绍,尽管当前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但比较成本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包括劳动力、融资等经营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大,我国传统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削弱。推动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也是打造外贸新动力的迫切需要。
互利共赢:推动中国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核心理念,就是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
“走出去”目前走到哪个阶段?
产品输出
改革开放初,一些国家把大批生产线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成就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
产业输出
推动中国装备及优质产能“走出去”,目前是一个极好的时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可使中国经济在平稳运行中,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资本输出
目前装备“走出去”成效如何?
高铁
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目前,中国正与美国、俄罗斯、巴西、泰国在内的28个国家洽谈高铁合作项目,与俄罗斯和泰国已经签署了高铁合作意向书。
1月26日,中国北车发布公告称,中国北车已与美国马萨诸塞州海湾交通管理局签订了出口美国波士顿红橙线地铁项目合同,总金额约41.18亿元。美国将向中国北车采购284辆地铁车辆,装备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次登陆美国。
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铁路机车、通信设备出口增速超过10%。标签: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