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杭甬的“金三角”交界处杭州富阳,云集了上百家阀门及配套企业,涵盖2000多个品种3万多个规格产品,阀门也因此成了区域特色产业。
在这里,有一家企业深耕控制阀25年,并在新能源用国产阀门市场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中国化工报》记者近日走进位于富阳鹿山工业园区的这家企业——浙江永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国产化,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研发导向 “2015年之前,我们进行阀门国产化尝试的机会很少,而真正实现国产化是从
调节阀研发项目开始的。与合作开发的放料阀,开了公司阀门国产化的先河。”永盛科技董事长张永亮回忆道。
“2017年,我们得知中泰化学所用的放料阀都从德国进口,每隔半年就要维修。中泰化学在(PVC)聚合釜放料阀方面,有国产化的直接需求。虽然当时直接对接中泰化学没有收到回复,但我们没有放弃。2019年,终于获得与中泰化学合作的机会。2020年10月,我们研发的国产化放料阀正式应用到中泰化学的PVC装置上。从中泰化学反馈的效果来看,这个阀门不比国外产品差,2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一直正常平稳运行。”张永亮说。
从与中泰化学的合作中,张永亮深感客户的需求才是推动阀门国产化的原生动力,关注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也在永盛科技的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此后,永盛科技不断与科研院所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合作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该公司和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进行核电机组CP1400上高压加热器的输水
调节阀的国产化工作,与中阀协、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牵头组织推进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上切断蝶阀和高压气动调节阀的国产化等项目。
现在,永盛科技有上百名研发人员专注阀门安全技术的提升。先进的运动仿真分析、应力分析、流体分析等技术,让国产化产品的设计合理性得到验证,也让永盛科技显著缩短了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时间,确保了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国产化高端阀门的开发及应用,也让永盛科技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品牌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
审时度势,结合区位优势布局能源领域 “我们进入能源领域比较早,特别是在LNG领域,市场占比也更高一些,大约占了1/5。石家庄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大批LNG应急储备项目、遵义LNG储配库项目等近20个项目都采用了我们研发的阀门产品。”张永亮介绍说。
谈及永盛科技国产化阀门在LNG领域打开市场的秘诀,张永亮介绍说:“当时杭州附近有很多空分厂,我们就开始为空分厂做低温阀方案,在低温阀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我国不断加大环保力度,作为的LNG行业前景越来越好。我们看准时机,先进入低温储罐领域,再到几十万吨级至百万吨级的撬装领域,后来又进入了调峰站以及LNG接收站领域。”
审时度势,结合区位优势布局能源领域,成为永盛科技业绩突飞猛进的一个关键点。
2015年,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暴发,动力电池项目加快布局。与的合作,就是永盛科技顺势而为的一个例证。
“当时生产动力电池的工艺需要用多个隧道窑式烘干箱干燥,要用阀门把两个烘干箱隔开。而独立的烘干箱既要加热升温,又要抽真空。市面上有国外的真空插板阀产品,但比较贵,而且性能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况要求。正是基于这个契机,我们达成了与宁德时代的合作,研发出真空插板阀国产化产品,现已被广泛应用到锂电池领域,客户包括比亚迪等。”张永亮说。
“在推进国产化过程中,我们也渐渐锁定了公司的产品战略——做高精尖、高标准、高保障的高端产品。其中,一个方向是常规产品,以高端化、高产出、低成本为定位;另一个方向是针对新能源领域的严苛工况,进行控制阀国产化的研发。”谈及未来,张永亮踌躇满志。
材料为基,打造全产业链迈大步
2023年5月,永盛科技全资子公司安徽宏盛自控科技有限公司阀门铸件原材料项目投产,预计月产能500吨。
阀门厂建铸件基地的并不多见。永盛科技打造全产业链的初衷是什么呢?
“向上游延伸,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通过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来提高盈利能力,更是因为阀门国产化不是单一产品的国产化,很多实现国产化产品的部分材料还需要进口。”张永亮告诉记者。
据永盛科技董事长助理朱浩海介绍,永盛科技目前已形成了铸件—阀体—配件—维保产业链,可年产8万余台工业控制阀、5000吨树脂砂铸造件、6000吨硅溶胶精密铸造件。
“维保做得好,反过来也能为国产化提供借鉴。通过维保,我们对使用工况可以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朱浩海说,永盛科技已在乌鲁木齐、武汉、宁波和淮安等地建成“4S”服务中心,在多个化工园区设有移动检维修车间,不仅维护自产的阀门,还为其他公司的阀门提供检维修服务。
经济内循环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控制阀产品进口替代的需求更是十分强烈,国产化的控制阀高端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张永亮表示,为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他们将持续聚焦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战略,积极推进控制阀高端产品国产化布局;全面构建创新协同枢纽,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军工、国产化等项目,打造控制阀硬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充分与一流高校、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形成一流的创新生态氛围;建立包容善任的人才蓄水池,持续优化人才政策,将人才战略部署与企业发展扩张有机结合。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将不断追求创新,加快国产化步伐,并结合客户需求,完善企业产品,提升服务能力。”采访结束前,张永亮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材料要跟上 不论是在主打新阀门制造的永盛科技,还是在再制造起家的百诚阀门,亦或是在高端阀门国产化协同攻关闭门研讨会上,材料问题都是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在采访中,谈及苛刻工况下使用的高端阀门国产化难点,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是对使用工况不了解、没有完全相同工况下的使用业绩,次之的就是材料问题。比如高频冲撞、冲刷环境下,耐磨性的要求如何满足?高压氢阀门如何保证泄漏率小于10标准立方厘米/小时?作为核心储能元件的
气动执行机构弹簧,如何保证高频长寿命工作?这些全都有赖于材料技术的支撑。
正像永盛科技董事长张永亮所说的,阀门国产化不是单一产品的国产化,而是包括材料科学在内的系统工程。希望越来越多的材料厂家能加入高端阀门国产化的攻关队伍,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阀门企业、工程公司、化工企业对苛刻工况用材料提出更加精准的要求,早日让更新、更优的材料畅通高端阀门国产化之路。